按這成為會員 登錄
比思論壇 返回首頁

wangolily的個人空間 http://bb-cdn.store/?228773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几支精锐部队

已有 3618 次閱讀2012-8-3 08:53 |個人分類:杂谈

一、大汉骑兵精锐——幽州突骑
  幽州突骑大概是在汉朝兴起的。
  汉朝和匈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为了能和匈奴骑兵抗衡,汉朝也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处于北方边防地区的幽州,也在战争的锤炼当中,锻炼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突骑。
  突骑为汉光武帝刘秀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最初到达河北地区时,兵微将寡,敌不过王朗等地方割据势力。耿况等人联络彭宠,调集了渔阳、上谷四千突骑支援刘秀。
  巨鹿城下一战,刘秀与王朗部将倪宏、刘奉等统帅的数万人交战,一开始处于不利境地,况危急,景丹统率突骑猛冲,反败为胜,王朗军大败。看到突骑的善战,身经百战的刘秀也不得感叹叹:“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
  以后吴汉又为刘秀调集了幽州十郡突骑。此时天下陷于混战,仅仅在河北地区,就有铜马、高湖、重连等武装势力,众至百万。但是在以突骑为主力的汉军横扫下,纷纷被击破。
  刘秀在顺水北一战中,乘胜轻进,陷入重围,幸亏突骑死战,又得突骑士王丰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了刘秀。刘秀才得以突围。幽州突骑因为这些功绩,名扬天下。
  后来中国历代的骑兵中,都有突骑的名号,这里的突骑,是精锐骑兵部队的代号,而已经不是特指幽州突骑。
二、生于乱世的雄兵——三国精锐
  1.丹阳兵
  这是陶谦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阳人,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其余的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元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从刘,吕与曹操的激烈战斗看,我的感觉丹阳兵属于东夷孓遗,基本就是一支廓尔喀部队,能征惯战,吃苦耐劳,有项羽子弟兵之风。
  2.陷阵营
  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说到陷阵营就不得不说说它的主帅高顺,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吕布的确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3.白耳兵
  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刘备既然是个老革(老兵痞的意思),他身边的白耳兵自然也是深经战争的惊涛骇浪。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 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4.白马义从
  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 只是一颗流星,它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部队,可惜,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雋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那么,张颌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5.无当飞军
  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
  蜀汉政权原来就曾经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迁,和西南夷不是一个体系)雇佣军,在伐吴战争中大显身手,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七擒孟获 ——当然只是一个象征——的战争中,诸葛亮更充分认识到了南中少数民族的英勇善战。这并不奇怪,历史上,农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游牧,渔猎民族则往往好勇斗狠。
  随着南中战争结束,恢复和平,这些剽悍的战士便陷于失业,把这样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是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素。看看台湾在抗战后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带头闹事的就是从原日军中复员的台湾籍高砂部队成员。为此,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少数民族战士加入蜀正规军,而经费问题,就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华阳国志>记载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栾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从而在当地建立带有以夷制夷性质的地方军队,当地豪强得到社会地位,遂安于蜀汉统治,出金暮兵,使少数民族得到实惠,缓和了民族矛盾。同时,这些当地失业军人变成了正规军,如同在企业中得到了股份,成为少数民族中具备向心力的核心。其组成的军队熟悉民俗,较少激发问题。后来张嶷,马忠等弹压叛乱,夷汉部曲都是主力。   如此好处,自然不能让地方独享。同时,也为了彻底避免南方割据势力死灰复燃,在诸葛亮主持下,蜀国不惜本钱,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就是无当飞军的来历。这支军队的成员到达蜀郡以后,就成为蜀国的军户,世代为蜀国当兵为生,成为职业军人。时成都和南中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当然,当时南方人口不多,徉柯郡两万户,建宁郡万户,朱提郡八千户,兴古郡四万户,一下子调走一万户能征惯战的世家,对当地割据势力可以算是釜底抽薪。
  无当飞军是何等形象呢?他们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因为是举家迁移,所以俗以蛮姑为舞,皆团牌辟(披)发,号啸而进。<三国演义>在七擒孟获中,把这支还没有诞生的精兵配给了当地豪帅,银冶洞洞主杨锋,固然是无稽之谈,但大体形象没有错的。如此奇装异服,风俗独特的军队进驻蜀都,肯定也带来不小的文化冲突,至少广大士族阶层一定是又好奇,又担心。为了能够给这些剽悍的战士以良好的管理,蜀汉委任治军严谨的魏国降将,巴西人(也可能是徐州沛人)王平为该军团第一任司令官。王平,字子均,识字不满十,与士卒同甘共苦,而生性谨严,训练苛刻,很少说话。这样一位既能服众,又严厉而带点儿阴沉的将军,实在是雇佣军太合适的指挥官人选了。

飞军不愧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战,在蜀汉的历次战争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一出祁山,配属马谡部战张颌于街亭——本来大概也因为马谡熟悉南中情况,希望他能够充分发挥这支军队的特点……——因为马谡的失误而全军溃败,打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飞军,一面死战,一面击鼓****敌军,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试锋芒。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师屯南围,自设计围司马彝于祁山。司马懿抵挡不住,索性施展围魏救赵的招数,派张颌领主力大军攻打王平孤军。尽管当时王平所部无当飞军只有三千,只有魏军的二十分之一,但这些廓尔喀营式的勇士个个誓死如归,拼死抵抗,箭如飞蝗,张颌猛攻不下,司马彝的大营却已经被诸葛亮的大军攻破了。魏军退却,无当飞军却发挥山地兵团的特点,冲出营地,反击魏军后卫,前后夹攻,魏军大溃,损甲首数千。蜀国能在和司马懿第一次对阵时,取得相当优势,无当飞军死战曹魏猛将张颌的军团,居功厥伟。
  无当飞军由于山地作战的特点,常被用于讨伐叛乱少数民族。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汉嘉(今四川雅安北)蛮反,蜀汉出动向宠的宿卫兵代替其前去征讨,装备不可谓不精良,结果这位性行淑均的名将却死在了少数民族叛军手中,还是无当飞军从前线调回,才控制了局面。那应该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飞军了。
  无当飞军的最后也极为悲壮,那是姜维九伐中原中的第八次,为了掩护主帅退却,5000飞军和末任司令官张嶷进行了最后一战,全军战死,史载杀敌辈之。以后,虽然还有飞军之名,并且在防守阳平关等战斗中有所表现,无当飞军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复存在了。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从血统上说,实际上飞军的成员包括两部分,南中夷族和青羌,前者包括叟,笮,炯,百璞等民族,后来成为彝族,布朗族等云南少数民族,精于射术,后者为氐羌和冉驰,自古有修筑碉楼的习惯,《华阳国志》记载了这些住在石碉中的民族夏秋如何入蜀为佣,打水井砌河堰,出售花椒苹果农副产品,冬春返回故里避寒的情形,石碉楼,记录了青羌的历史,也展示了他们善于守御的特点。
  6.先登死士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瓚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KB”来形容。   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张合“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
  麹义先登——轻骑兵的克星。
  7.西凉铁骑
  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8.虎豹骑
  “仁弟纯,初以仪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曹休字文烈,……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
  “曹真字子丹……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
  屡次出现“虎豹骑”,而且可以是曹操的“宿卫”,其统帅也都是曹氏宗族的杰出人物。那麽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好可怕,“百人将”做虎豹骑的小卒。“天下骁锐”名副其实。看看他的战绩。   “纯麾下骑斩谭首。”短短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你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其实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
  “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蹹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
  “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反而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无遗,这是刘备没有想到,而尤其令刘备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在如此急行军后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如今发掘出曹魏“豹骑都督印”,可见这支部队其实是虎,豹骑。“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可见在对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虎豹骑也出战了。因为有后面这一句“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这五千铁甲就是虎豹骑(骑兵已经是难得,这样的精锐铁甲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能大破西凉铁骑一方面是曹军“轻装步兵”顽强的拖住了敌人,为“虎骑夹击”争取了时间,但根本上还是他强大的战斗力决定的。
  在以后虎豹骑就销声匿迹了,个人估计他们是归入了曹公(曹操破马超后进封公爵“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近卫。后来极可能归入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当然,最大可能是骁骑营。(许楮的虎士后来就是归入武卫营)
  这支部队是先成立,后选帅:“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在曹纯死后,虎豹骑没有了统帅,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可见曹操对这支“天下骁锐”窥视已久。
  虎豹骑——三国真正的王牌之师。
  其他还有:
  张辽麾下“八百死士”。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曹仁的“骁骑”。“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
  许褚的“虎卫”,“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
  典韦的“近卫甲兵”,“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
  这几支虽为精锐,但只是“别部”,难称“军”,故不在列。

三、东晋门阀的雇佣兵——北府兵
  《晋书·刘牢之传》:“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
  《资质通鉴》:“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
  东晋大门阀谢家,把北方流民、流氓、以及原驻军的精锐整合,组建了一支拱卫京师、足以对抗北方骑兵、间接听命于大门阀的军队——北府兵。
  谢家对于北府兵的整合,对自己的家族、东晋政治、乃至中国政局都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符坚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谢玄派谴刘牢之率5000北府军精锐奔袭洛涧,大破前秦军5万,杀敌15000,北府兵初战告捷。淝水决战,谢玄的8000北府骑兵趁符坚军队后撤,过淝水猛攻前秦军阵,前秦军顷刻崩溃,符坚的弟弟苻融战死,符坚本人中箭,落荒逃走。
  淝水一战,8000北府兵大破秦军主力,历史记载:杀散、歼灭前秦军70万人!符坚的王朝也因此崩溃。
  后来,北府兵收拾桓玄,直到2000北府精兵跟随刘裕杀到建康称帝,北府兵影响了中国几十年。
  虽然严格意义上讲“北府兵”有几个时期,但总的来说,从谢家整合开始,北府兵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的著名将领如刘牢之、刘裕等人也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哪个门阀能控制北府兵,他就控制了江南汉人政权。
  北府兵从谢玄整合开始,就成了大门阀的雇佣兵,东晋朝廷对它的指挥都不灵。
  北府兵的入选是因为他同时具备强大战斗力和对政局的强大影响。
  四、大隋朝的御林军——骁果
  大业九年(613年),炀帝为了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这批新军多是关中人,他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称为骁果。《实录》记载,骁果军者,隶右屯卫,乃上(隋文帝)之亲勋卫率,开皇三年,文皇帝集骁卫与果毅军,并为骁果卫,捡军中壮士充任,以血鹰刺左臂。
  大业十二年(616年),炀帝下江都时,以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一万余骁果为禁卫军随行,并屯于江都东城。由于瓦岗军已逼近东都,炀帝无意西归,但骁果却思家心切。后炀帝便以江都寡妇和未嫁女子强配给骁果,使其在江都成家,但骁果仍不愿留在江都,由是往往逃亡,杨广对私自逃走的骁果一律处死,。所谓官逼民反,终于激发了骁果的兵变。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在司马德戡与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的策划下,骁果终于发生兵变,并夜半闯入宫内,缢杀炀帝。
  杨广既死,宇文化及帅骁果十万人西归,李密的地盘是宇文化及必经之地,宇文要想西行,与李密一战在所难免。
  这支悍军走到洛阳东边的滑台(今滑县)时,军粮吃尽,就向瓦岗军占领的黎阳粮仓发起攻击,于是就和前来营救的李密大国在淇水两岸摆开了战场。
  七月,双方在童山大战。归心似箭的骁果军与义军之冠瓦岗军苦战一天,瓦岗军几乎不支,李密本人也中流失受伤,如果不是秦叔宝拼死保护,几乎被宇文军生擒。李密拼尽全力,才勉强击退了宇文的这次进攻。这两支劲军殊死的决斗,几乎是两败俱伤,而瓦岗军的劲卒良马死伤甚重。虽然童山之战没有能击溃骁果军,但李密还是胜利了,因为骁果已没有军粮,无法再与瓦岗军相持,童山之战后不久,骁果自行崩溃。
  精锐的骁果没有输在战场上,却因为军粮而失败,实在是生动地表现了战争中后勤保障的重要地位。
  五、盛唐李世民的利剑——玄甲军
  《资治通鉴》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他开国的一大利剑就是“玄甲军”。
  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 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有唐一代,武功强盛一时,“天可汗”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军事能力开创了一个时代,而玄甲军则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利剑!白居易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它的入选是因为唐朝是当时世界最强的,而玄甲军唐朝最强的军队。
  六、不败的传说——岳家背嵬军
  《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南宋中兴四将,岳飞的岳家军是最为强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毫不夸张的讲,这支部队代表了“岳家军”的精华所在。
  “背嵬军”名称的理解颇多:一说嵬本指酒瓶,将帅的酒瓶必亲信拿,故喻为亲信。一说是皮牌。还有一说是大将帐前的骁勇人。又说这是番语,岳飞只是借用了这个词。
  岳珂《鄂国金佗编》卷二十二《淮西辨》云:“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又说“颖昌、朱仙,皆以是军取胜”。
  岳飞的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可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其中背嵬军骑兵8000,步兵亦有数千。
  在绍十年与金军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终于大败兀术的精骑15000人,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岳飞的奏折称:“杀死贼兵满野”。
  兀术不甘心失败,集结三万骑兵再攻颖昌,岳云以背嵬军骑兵八百挺前决战,再次大破兀术的金军精骑,直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部队随后跟进,“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
  在朱仙镇,500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余万金军。
  难怪金人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
  当时宋军的战斗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与金军作战并不吃亏,而岳飞的背嵬军更是开创“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的经典战例。
  “辫子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被背嵬军不只一次的打破,或许应该把这句话换换主语:“背嵬军不满万,不满万亦不敌”!
  袁甫的《蒙斋集》赞背嵬军道: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候,先辈有闻多散佚,后生谁识发潜幽。
  七、横扫欧亚的黑色风暴——蒙古精锐
  1.蒙古铁骑
  蒙古铁骑不断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单一简洁的组织体制是其军队的显著特征。标准的蒙古野战部队由三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一万骑兵,大体相当于一个现代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十个骑兵团,每团1000人;每个骑兵团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包括十个骑兵班,每班 10人。所有骑兵一般都是骑马作战,但是假如许多马匹垮掉,那么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骑马部队的掩护下立于马后进行射箭。
  蒙古人在武器方面没有什么重大改革,不过对当时武器的使用方法上作了一些创新。
  典型的蒙古军队中大约有百分之四十是从事突击行动的重骑兵。他们全身披着盔甲,盔甲通常是皮制的,或者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锁子铠甲。他们头戴当时中国和拜占庭士兵通常所用的简易头盔。重骑兵骑的马匹往往也披有少量皮制护甲。重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枪,每个士兵还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挂在腰间,或者置于马鞍上。

蒙古士兵在战斗开始前要披一件绸长袍。这种绸用生丝制成,编织得十分细密。成吉思汗发现箭很难穿透这种绸衣,只会连箭带布一同插进伤口。因此蒙军招来的中国外科医生只须将绸子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中,甚至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
  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后面的敌人。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别处还未有所闻。
  骑兵所用的马匹也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跟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时可以连日行走而不吃一点东西,总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长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例如,1241年,苏布台的先遣部队只化了三天时间就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来到多瑙河流域的格兰附近,行程180英里,路上大部分地区有很深的积雪,而且是在敌人的国土上行军。
  2.一代天骄的近卫军——怯薛军
  《元史·兵志二》: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方太祖时,以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为四怯薛,领怯薛歹分番宿卫。……时号掇里班曲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怯薛之长。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
  泰合四年,成吉思汗组建怯薛军,挑选精锐,人数不多。后来又将怯薛军扩充到万余人,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它的统帅更是非同小可,有四个人,他们就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
  历史评价:这支怯薛军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
  怯薛军作为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自然不会随意使用,它的作用主要是维护成吉思汗的统治。
  但由于蒙古人,尤其是成吉思汗的武功实在太耀眼、太震古烁今、太令人惊叹,所以精锐部队少了蒙古精兵实在说不过去,而怯薛军毫无疑问是最具代表性的。
  它的入选是由于蒙古铁骑过于强大!
  八、一朵晚开的奇葩——大明精锐
  1.集天下厉兵于一身——辽东铁骑和关宁铁骑
  辽东铁骑指的是辽东李成梁父子麾下的部队,李氏一门擅长骑兵突袭,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为李家家将骑兵队,人数约三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征服蒙古土蛮部和万历朝鲜之役中战无不胜,还多次平定女真、蒙古叛乱,女真叛乱首领王杲和努尔哈赤的父、祖皆死于辽东精骑刀下。但是在李如松战死之后,李家再无良将能加以统领,所以在萨尔浒等战中没有多大建树,逐渐瓦解。
  关宁铁骑是近代产生的叫法,是指袁崇焕督镇辽东时组织的部队,这支部队在最盛的时候合四镇兵十五万三千有奇,马八万一千有奇。因为其中以招募的辽东难民组成的骑兵队敢于和满洲骑兵死磕,悍勇不逊于八旗,而被称为“关宁劲卒”,与当时的宣府兵“宣大劲旅”并称为两大强军。
  但实际上关宁军是综合型部队,集合了当时全国的精锐,包括四川的山地步兵,江西、浙江的火枪队,福建炮兵,广东水师,甚至还有西班牙雇佣兵。关宁军被称为铁骑主要是广渠门之战中其精锐骑兵队的赫赫战功:五千铁骑在四千步兵配合下冲垮八旗十三万大军直达皇太极御帐,阵斩清国御前侍卫二十四人,追杀溃散的八旗部队直至昌平,差一点就杀死了皇太极!后世人因此在小说中将关宁军称呼为“关宁铁骑”。
  明军里有句老话,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可这句神话却被袁崇焕打破了,明朝实行文官带兵的弱智制度,可偏偏运气好,赶上了袁崇焕这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宁远大战1万残兵斗败13万八旗铁骑,可那是攻防战,许多人并不以为然,但宁锦会战,关宁铁骑却实实在在的在野战里打败了满洲八旗。辽东军不过七万人,却铸就了一条让满洲人一筹莫展的宁锦防线,后来满清经蒙古入寇北京,关宁铁骑星夜驰援,九千骑兵硬是在北京城外阻击了十万八旗军,此战虽然胜的侥幸,但足以体现关宁铁骑强大的战斗力,假如崇祯皇帝用人不疑,那五年复辽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关宁铁骑有不亚于满清八旗的高素质骑兵队伍,还有远强于八旗的火器装备,其骑兵多数配备了火龙枪,并有数百门一流火炮,可谓是能攻善守,尽管这支军队在数量上不如满洲八旗,但如果明朝真能给袁将军足够时间将军队扩充,那必将锤炼出一支无敌天下的精锐。可恨明朝皇帝自坏长城,遗恨千古。
  2.精锐中的精锐——夷丁突骑
  《明季北略》记载:(吴三桂)部下有精兵四万,辽民七八万,皆耐搏战。而夷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辄遁。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手中主力为袁崇焕调教出来的“关宁军”,这个集团军是明朝军队的精华所在,也是左右中国政局的主要力量。
  李自成亲率大顺军主力十万进军山海关,在大顺军队猛烈的攻势下,吴三桂的防御体系逐渐崩溃,北翼城是李自成选择的突破口,眼看就要被攻破,幸亏吴三桂亲率 “夷丁突骑”支援,才挡住了大顺军的攻势,即使到了最危机的时刻,吴三桂还是依靠自己的这支精兵数百人杀出重围向清军求救。
  在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这场大战中,吴三桂手下这支“夷丁突骑”数次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这支部队“置签二十支,书领队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签呼某,某即领本骑随之,冲突无不利”。
  要知道明朝的辽东兵是集天下精锐于大成的部队,而“夷丁突骑”在早期是吴三桂的亲军,后期他做了一方大员,这支部队也壮大了很多,关宁军的精华就在这里。所以说:关宁军是集天下精锐的大成,夷丁突骑是集关宁军精锐的大成。
  它的入选是因为袁崇涣一手组建的,足以对抗满清八旗的关宁军的精华就在这里。
  3.山地特种兵——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长枪)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明末忠贞侯、四川总兵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不需要染色)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平播之战: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就靠着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周遭四方,使石柱一带长年太平无事。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生苗部落举旗反叛,围攻成都城。他们四处攻击,烧杀抢掠,残暴至极。播州在现在贵州省遵义一带,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依仗着天然屏障,猖獗一时。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进剿叛匪,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也在其中。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因此在播州的战争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不论怎样山峻岭高,白杆军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从天而降,令叛军闻风丧胆。
  浑河血战: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建立“大金”(后金),开始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两年后,萨尔浒一役(战场在今辽宁抚顺以东),明军惨败,诸营皆溃。自此之后,驻辽明军几乎是闻警即逃。
  东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国范围内征精兵援辽。秦良玉闻调,立派其兄秦邦屏与其弟秦民屏率数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筹马集粮,保障后勤供应。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
  沈阳之战中,秦氏兄弟率“白杆兵”率先渡过浑河,血战满洲兵,大战中杀辫子兵数千人,终于让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知晓明军中还有这样勇悍的士兵,并长久为之胆寒。由于众寡悬殊,秦邦屏力战死于阵中,秦民屏浴血突围而出,两千多白杆兵战死。但也正是由此开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杆兵”名闻天下。
  收复四城之战: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极攻榆关不入,便率十万辫子军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后,进抵北京城外,连克永平四城,明廷大震。清兵趁机直奔向通州,京师形势十分急迫。明朝廷再次诏今天下诸军镇边勤王,秦良玉接旨后,带领她的白杆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
  秦良玉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年己五十五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好似瑞雪飞舞、梨花纷飘,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崇祯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4.唯一的常胜军——大明水师
  从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光复,大明朝立国近三百年,大明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简直是常胜军中的常胜军,可惜中国古代军事向来重陆战轻水战,因此大明水师的光辉也就因此而淹没了。
  事实上大明水师确实是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强大的舰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人所共知,斯里兰卡之战活捉其国王,大扬华夏国威。
  可惜后来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撤裁舰队,使倭寇横行,海防空虚,但经过戚继光整顿,大明朝水师重新焕发了战力。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东来,本想变广东为其殖民地,但明朝水师在番于海战中将其重创,使其打消这个傻念头,转与中国通好。
  16世纪末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大明水师在露梁海战里全歼日本舰队,打的日本在以后的200年国力一蹶不振。
  即使到了腐败透顶的明朝中后期,大明水师依然两战澎湖,将荷兰水师击败,17世纪末更是一举收复台湾岛,打的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狼狈而逃。
  明朝水师舰队规模之大,装备之精良,战斗力之强大,都为中国历代之最,明朝水师配备有各式样战船百种,其主战炮舰载炮四十多门,远超过同时代西班牙无敌舰队和英国皇家舰队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一舰队。可惜如此强大的力量,后来在被满清收编并用于收复台湾岛后即被裁撤,天才水师将领施琅在侯爵位置上终老。后来的满清水师简直成了海上缉私队,在鸦片战争里被英国人打的片甲无存。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2-22 23:25 , Processed in 1.0149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