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从原型机到上市 iPad十年的出道生涯 [打印本頁]

作者: 、Nikita灬    時間: 2014-1-18 15:53
標題: 从原型机到上市 iPad十年的出道生涯
  从乔布斯自传,到与三星的专利大战,犹如身处月球另一面的苹果,貌似在近年一点点改变。
  不久之前,纽约时报网站花了8页的篇幅介绍了初号iPhone的来龙去脉,另一边,苹果三大高管:Tim Cook、Craig Federighi、以及设计师Jony Ive一同接受了商业周刊的联合采访。或许我们不应单纯将苹果的一切变化“归功”于Tim Cook的领导,但苹果在营销的战略上,背后的人已渐渐从产品后走出来。
  无独有偶,来自《Cult of Mac》作者Leander Kahney的新书日前正式面世。有如其名,《Jony Ive:The Genius Behind Apple’s Greatest Products》,作者凭借十多年对报道科技新闻的经验,以及无数次与苹果高层访谈,让这部作品焦点落在了这间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以及他身后一系列的成功产品上。
  显然目前已经有人先睹为快了。
  书中所披露iPad诞生的来龙去脉,让我们能够一窥继iPhone后Jony Ive又一款足以改变世界的产品,其背后的故事。
  从概念到实行,用了8年
  在很早之前,“iPad”已经是苹果内部一个极其重要的项目,而它的重要程度,后来证实足以改变苹果甚至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命运。
  从与三星的诉讼案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约在2000年就开始基于多点触摸研发的秘密项目,而且一直受乔布斯悉心保护。
  虽然乔布斯曾一直在外界强调“平板只不过是有钱人多出来的那部小玩意”,但高管Phil Schiller表示暗地里,乔布斯从来没有放弃推出平板的念头。
  在掌握了多点触摸技术后,2002年,苹果硬件开发部有了第一台iPad原型,但是这部机器比较厚重,电池当然也是弱到不行。所以苹果继续改进触摸技术,而平板计划则无限期推迟。
  直到2008年初,貌似人们一夜之间都知道了一个新名词:Netbook(上网本)。Netbook当时已经开始蚕食传统手提电脑份额,所有公司都在制造这种产品,除了很顽固的两间公司,苹果和索尼。后来很顽固的索尼也在2009年推出了自家的Netbook:VAIOP,但明显是一款雷声大雨点小的产品。
  这时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苹果身上。
  “Netbook这东西什么都不是”,乔布斯曾在公共场合断言,“它只是一部很便宜的笔记本罢了,在它身上基本找不到一点点优秀。”
  后来我们都知道,乔布斯打的不是嘴炮,2008年的一次高层会议上决定,尘封在Jony Ive实验室的iPad原型,正式成为苹果对Netbook的反击。
  2008年的世界和2000年已经有大不同。得益于iPhone带起的智能手机风潮,移动芯片技术得到了业界空前重视,几乎是每半年就更高性能、制造工艺更优秀的产品面世。而当初iPad未能成形最大的技术障碍:电池和屏幕,苹果认为彼时已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iPad尺寸源于一张白纸
  Ive理想中的平板貌似并不复杂:那是一部足够便宜,而且抛弃键盘的手提电脑。不过就如iPhone一样,当时很多人认为将笔记本上的键盘拿走,与自寻死路无疑。(即使当时有种叫UMPC的玩意)
  就像很多产品初始设计阶段一样,Ive一开始定制了超过20个模板,涵盖了各个尺寸、屏幕比例。乔布斯与Ive对他们进行把玩,尝试为这款产品找出最合适的尺寸。
  书中引述了一名前苹果工程师的话:“乔布斯与Ive几乎为所有苹果产品这么做过”——即通过大量的模板,寻找出当中最优秀的方案。
  但一位匿名的苹果高管透露,最终决定iPad太小的,原来是办公室中一张白纸。Ive团队明白到,如果平板电脑的最终野心,是要取代办公、教育、阅读领域消费者手上纸张。为何不将iPad的大小定为一般杂志、纸张的大小?
  因此,最后团队将iPad的尺寸定在9.7英寸,乔布斯称之为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的“黄金尺寸”。
  Plan A,Plan B
  Ive对iPad最终的期望大概有几点:提供让人过目不忘的简洁、漂亮的外形,以及足够简单的交互设计。Ive要设计出一款明白用户诉求的产品:只要用户拿到手中,就能瞬间明白如何使用,整个过程无需解释。
  但为了这样的“简单”,苹果为之付出了无数的资源和努力。
  书中透露,和iPhone一样,iPad在设计之初奉行的也是双保险路线,即同时开发两款形态截然不同的产品,直到其中一款表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为止。
  第一款iPad采用的是“加大版iPod mini”的设计,拥有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外壳。因为金属切割技术的缘故,这款iPad拥有锐利的屏幕金属边框,屏幕旁拥有一排按钮。
  而Ive带领开发的另一款iPad则跳出了本来苹果产品的形态,采用的是类似电子相框的设计。它拥有比不少原型机更大的屏幕,而且背后还有一个独立支架设计,让这部平板能够在桌面上站立(后来微软的Surface则采用了这种设计)。当然后来为了简洁,支架的功能被转移到配件Smart Cover上。
  很明显后者更能捉住Ive的心,因为他认为平板上的屏幕极其重要,以至于屏幕周围不能出现任何拉拢注意力的元素。
  差一点,iPad多了一个把手
  产品形态决定之后,就轮到选择合适的材质了。
  受当时塑制版MacBook影响(俗称小白),iPad当初也曾打算使用MacBook上的塑料材质,而且经过不断打磨,原本又大又重的iPad原型,逐渐变得更轻薄锐利。
  但是Ive当时认为iPad有一个大问题:作为一款生活、娱乐电子产品,iPad的设计不够平易近人。因此如当年的iBook一样,Ive为这款从未面世的塑料板iPad添加了一个把手,让用户能够轻易地单手使用。
  后来,可能为了更方便用户双手握持,Ive甚至在改良版本的两侧都加上一个方便双手把持的外延,没错,就像快餐店中的托盘一样。
  当然,很庆幸这个设计没有用在最终的产品身上,Ive团队意识到他们过火了。
  iPad本来是一部放大版iPhone 3G
  2008年,Ive团队还在为另一款重量级产品忙得天昏地暗,那就是当年夏季准备发布的iPhone 3G。和第一代iPhone最大的不同是,iPhone 3G加入了3G网络支持,同时为了修复上一代信号不好的问题,材质从铝合金更换成对信号更加友善的塑料。
  这为iPad的设计带来了灵感,Ive看到了一款设计出色的平板:黑色或白色的亮面背盖,不锈钢金属边框保护着一整块平整的玻璃屏幕。
  但现实也是残酷的,在试作这款产品时苹果遇到了无数苦难,以至于Ive最后选择放弃。
  原来iPhone 3G上的背盖看似简单,但其实制造的难度并不小,在口袋大小的手机是如此,更遑论大得多的平板。因此,这为外壳的硬度、上色带来了很高的难度。团队意识到,铝合金可能才是最佳选择。
  从零开始
  到最后Ive的团队没有借鉴过去任何一件产品,而是回到绘图板前,重新着手一款铝合金平板的开发,而这也是后来我们所熟悉的第一代iPad。
  也许铝合金才是苹果的最好朋友,这款不知道已经是第几版的iPad原型机,开发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幸运地,后来出来的产品让人满意。无论是机身上简洁的线条,还是坚固耐看的铝合金背盖,虽然 Jony Ive仍嫌弃它略为厚重让,但团队坚信:这就苹果需要的产品。(当然,这也是第一代iPad的设计仅维持了短短一年的缘故)。
  2010年3月,第一代iPad正式向全球发布。从原型机到上市,iPad已经历了十年的出道生涯。
  即使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作者: ridge1    時間: 2014-2-20 14:00
国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环境,十年,做山寨能赚好多好多好多钱滴
作者: lsmaizss    時間: 2016-2-1 20:47
做山寨能赚好
作者: chixie1313    時間: 2016-6-29 16:19
现在苹果没有以前辉煌了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stor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