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普氏野马 [打印本頁]

作者: 深蓝色的畅想    時間: 2022-4-23 09:12
標題: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俗称蒙古野马,原产我国和内蒙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关国际组织将它列为甲级涉危物种,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动物。自1884年起,野马的厄运接踵而来,人为捕猎猖獗,到上世纪70年代,新疆普氏野马从它的故乡痛苦地消失了。全世界仅存的不到1000匹野马,分布在德国、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动物园和私家养殖场里。这些野马都是19世纪在中国及蒙古捕捉并运到欧洲的那些野马的后代,由于远离故土,自然环境、饮食条件及运动状况发生变化,加之圈养条件下的近亲繁殖,使得遗传多样性逐

渐丧失,野马种群退化,繁殖成活率极低,野马面临着从地球上消失的危险。

  为了拯救普氏野马,经国际保护组织建议,1986年,中国林业部和新疆林业厅在吉木萨尔县以西公里的一片荒滩草场建立“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实施“野马还乡”计划,从1985年8月当年起,先后从英国、德国、美国引进18匹野马。其中,东德5匹(2公3母)、英国6匹(2公4母)、西德5匹(2公3母)、美国2匹(公)。野马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努力发展野马种群,进行野马野化实验,认真总结放养、繁殖、发展野马种群的经验,进行野马野化研究实验,最终让野马回归大自然,使其成为野性十足的真正野马,再现其祖先纵横大漠草原的雄姿。

  野马中心自然环境

  野马中心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主峰博格达峰北部冲积平原地带,区内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别是受准噶尔盆地的沙漠气候影响较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气温45℃,极端最低温度-42℃.年平均降水量16.2毫米,平均蒸发量2321.1毫米,蒸降水化14:1无霜期63天。海拔570-585米。植被稀少,覆盖度仅为0.05%-0.1%。主要植物为蒿类、猪毛菜、骆驼刺、红柳、旱田黑刺等耐旱灌木和半灌木。区内无地表水,地下水贫乏。土类为盐土,含盐量超过2%,有机质含量不到1%。中心经营面积9000亩。

  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繁殖成绩:通过科研人员和中心全体职工的艰苦创业,野马饲养繁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十多年来,野马对故乡的生态环境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在栏养条件下,通过人世饲养繁殖,野马在故乡度过了适应关、繁殖关和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繁殖关,成功地繁殖了四代野马,野马种群迅速壮大,现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野马繁殖基地。

  目前,野马中心在册野马记录达204匹,其中引进野马18匹,中心自繁野马170匹。繁殖成活率平均达80%以上,居世界首位。除1995年调往上海野生动物园15匹、野放27匹、死亡41匹外,中心现存栏野马98匹(59母39公),雌雄比例为59:39,年龄结构为:成年马57匹,亚成体24匹,幼体17匹。分成6个繁殖群和1个公马群。

  在舍饲条件下进行人工饲养,野马的饲草饲料组成尽量多样化、标准化,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群体要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差异制定饲料配方,按照饲养配方进行科学喂养。既要保证野马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防止营养供应不足,又要注意供应过量而发生物质营养代谢病和其它疾病,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根据野马的谱系关系、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对所饲养野马进行严格分区、分群饲养,加强野马保胎护幼的防范措施,以提高繁殖率。为防止野马疾病的发生,贯彻预防为主、日常防疫与定期防疫相结合的方针,定期对进行驱虫、预防接种和检疫工作,有效地降低了的发病率,并预防了野马传染病的发生。为了提高野马养殖技术水平,野马中心还抓紧人员培训,培养了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野化实验的进展情况:野马种群的迅速扩大,为实施野马放打下了基础当野马数量达到100多匹时,2001年8月28日,野马中心实施了首批野马野放实验,27匹由新疆马中心精心摘译的野马放回大自然。历经15年努力,新疆“野马还乡”计划终于实现了终极目标──野马归野。

  从2001年5月起,动物及环境专家多次勘测,在新疆北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北部乌伦古河南岸的一片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确立了放归点,这里有较丰富的水源,而且梭梭、针茅等植物丰富。这里在野马中心以北200公里。100多年前,这里就是“命运坎坷”的普氏野马的最后消失地。专家们认为,野马从这里回归自然恢复野性的成功率可能会高一些。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们呕心沥血,从野马的繁育、保种、复壮、扩群到选择回归地,倾注了无数心血。

  自2001年8月首批野马放归自然以来,通过一年多的野马野化实验,野马体质、毛色、适应性都有了明显变化,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采食植物的丰富度也逐步加大,野外适应性和野性正在逐渐恢复。2003年,4匹野马在野外成功受孕。野马野外生存能力已大大增强,专家认为,放野实验已经取得了探索性的成功,并且总结了一定的野放经验,为野放议案优化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并为今后野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良好基础。

  困扰事业发展的问题

  经费不足问题:1996年野马为11匹时核定经费为8万元,基本能够满足野马饲养需要;1992年野马达31匹时经费调整为12万元,相当于25匹野马的饲养经费,经费开始出现困难;1998年野马数量近100匹时,饲养经费发生严重危机,只好靠救济款、赊账过日子;以后两三年,在自治区党政领导、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林业局有关领导的关怀下,勉强度过了生存难关。经费不足是造成野马饲养繁殖设施不足、手段落后、野马野化工作进展缓慢及其它各项工作进展困难的根本原因。2003年经费增到50万,仅能基本保证80匹野马的口粮,现在野马存栏数已近百匹,随着?野马数量的不断加大,经费问题将更加突出。

  设施不足问题:野马中心初建设施经多年使用和盐碱侵蚀,老化现象严重。原设计25匹野马规模的场地对于上百匹野马已严重不足,对野马的饲养、分群、防疫等工作还来许多不利。野马的饲养及医疗设施设备十分简陋,实际工作开展困难重重。野马野外监测缺乏先进设施,监测手段落后,严重影响了野马野化实验的进度。

  种马短缺的问题:中心原引进18匹野马现仅剩6匹,其中种马仅美国2号1匹,现年已14岁,已过繁殖黄金期。其余种马都是准噶尔自繁野马。近亲繁殖问题日益突出,致使野马先天疾病明显增多,后代质量不断下降,为野马野化事业蒙上阴影,如不及早解决,野马养殖业将会前功尽弃。

  野放实验中的困难:虽然野马放归地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是野马的故乡,但现在人为活动的干扰增多,原植被也在不断退化,加上现在的监测手段落后、经费严重缺乏,野马放归的前景不容乐观。眼前最令人担忧的是人为干扰。由于牧民转场,大群牲畜进入了野马的放归处,迫使野马向条件恶劣的沙漠边缘地带移 动,以至于身处绝境。

  前景展望

  在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实施西部大开发,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形势下,新疆野马保护事业将如何发展?野马中心怎样尽快摆脱困境,取得新的突破?不能不令人深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今后的工作。

  1、争取国家加大投入,使中心基本建设、科研设施及野外监测设施尽快跟上,以解决野马保护事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稳妥地推进野马野化的进程,早日实现野马真正回归大自然。

  2、总结前期养殖和野放经验,加快野马野化进程。野马的放归是一个不断适应生活的过程,应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所以当务之急是迁出部分牧民与牲畜,在卡拉麦里划出足够面积的一块草场,还给野马一个安宁的家。鉴于首批放野种群过大、头马难以管理的经验,第二批放归野马搭配成小种群进行放野,并对这些野马进行寻找水源等适应性训练。再者,野马放野时间应当选在春季为宜,这样野马有较充裕的时间去适应野外的植被、气候和填平条件,有利于贮备足够的能量越冬。

  3、续加强野马饲养繁殖,保持稳定的繁殖母马基数,积极争取引进种马,不断提高野马的繁殖数量和质量,为野马野放提供坚强后盾。

  4、究解决科研中的难题,填补科研空白。对饲料配方进行研究,研制出更合理的饲料配方、日粮标准,配给野马全面营养;进一步研究野马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微量元素的需求。野马的基因研究;野马的繁殖技术研究;不孕不育的诊治;野马保定问题的解决;野马野化实验、野马生物学习性、繁殖规律、活动规律等的进一步研究。

  5、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发展养殖野马事业为主,广开门路,努力发展经济实体,养殖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和家畜,发展野马饲草料种植业,使野马饲草料达到自给和半自给,减轻国家经济负担,使职工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早日步入小康社会。

  6、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野马野化的先进经验,争取国际野马组织的援助;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对有着6000万年进化史的普氏野马的保护与研究,对生物的进化、马的起源、家马品种改良、自然环境保护等都有重要意义。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野马保护事业的前景会更加美好!



作者: good78901    時間: 2022-4-29 11:14
做好今后的工作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stor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