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5岁以下儿童健康“第一杀手”——呼吸道合胞病毒
科普时报讯(记者项铮)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已成5岁以下婴幼儿健康第一“杀手”,全球每年有3310万感染,其中约有10%婴幼儿因此住院,近6万因RSV感染而死亡。绝大部分的重症病人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记者自8月1日召开的“2022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教育科普活动”上了解到,在全球范围内,RSV是导致1岁以下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病因,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不仅加重原有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也有可能引起反复哮喘,留下后遗症,已成为近年来新手父母和家庭越来越关注的疾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由于受RSV感染的细胞会融合在一起,形成类似“合胞体”的大细胞结构,因此RSV被形象地赋予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名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曾玫教授介绍,儿童早期RSV感染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往往伴有发热。RSV初期症状容易与感冒等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随着病情进展,RSV感染患儿可能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如咳嗽、喘息,进一步加重后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喂养困难和精神萎靡等症状。除了呼吸系统疾病,RSV感染还可能导致其他系统病变。心血管受累可出现心肌损伤、右心功能不全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能出现中枢呼吸暂停、癫痫、RSV脑病、RSV脑炎、RSV脑膜炎等。
曾玫表示,对于肺部正处于关键发育期的婴幼儿来说,RSV的感染可能还会带来长期的不良影响。婴儿期RSV感染的患儿出现哮喘的概率是健康婴儿的4倍。早产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唐氏综合征、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患儿RSV感染后临床表现往往更重,出现呼吸系统后遗症的比率较高。常见的表现为持续喘息或哮喘、活动耐力下降等,肺功能受损的影响或可持续十年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醒:“RSV是全球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该病毒在所有年龄段都会引起感染,且小婴儿感染和出现严重疾病的发生率最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感染与病毒研究室主任谢正德介绍,在我国,RSV高发于冬春两季。“每年9月,我国北方天气转凉后RSV开始增多,流行季持续到次年3、4月份。”谢正德告诉记者,“目前,RSV没有特异的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一般来讲可以用非药物干预措施,RSV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所以建议通过戴口罩、洗手、房间通风、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等手段预防。如果家人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等不适,最好离小婴儿远一点,减少宝宝与病毒的接触。” 据了解,国内已有RSV长效人源单抗的研发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近期针对婴幼儿群体RSV预防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将在多地开展,临床招募工作即将展开。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stor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