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aomao1983 於 2014-4-16 14:47 編輯
孩童的身体里寄宿着一颗大叔的灵魂
蜡笔小新的智商正常吗?
不正常。
蜡笔小新这本漫画一开始的定位是成人向的青年漫画,早期有许多性暗示的梗。这种定位清楚体现在小新的世界观和行为模式:小新诸如无缘无故的青椒搭讪法和书店不看漫画看写真这些完全不可能是小孩子的举动,完全体现了一个普通成年男性的心理年龄。
通观全套《蜡笔小新》作品,其中至少折射出以下几种成人的心态:
一 面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无奈
日本经济在战后经历一段快速增长期后,逐渐步入滞涨期,不少日本国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前途产生迷茫心理。与此同时,日本传统文化在战后一直不自觉地遭受美国文化的演化,而目前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之时,在国内舆论的鼓吹之下,近邻中国的崛起成了一个威胁,加之连年来还要面对朝鲜的核威胁,韩国的抵制,全国上下一时间显得无所适从,对生活充满无奈。
作品中小新的生活方式,无疑就是作者本人心目中的一种向往,换句话说,作者是在以一种调侃的方式逃避现实生活。作者自己在被采访时也曾经说过,小新爸爸的一些经历与自己很像,这样看来,作者是在以小新的身份演绎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以爸爸的身份演绎自己真实的生活,以小新的近乎无赖的言行,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不满,而又以爸爸的屡屡受气,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不仅如此,当面对生活的压力时,日本的成年人,特别是承担传统养家的巨大经济压力的日本男人,会压抑得近乎变态。传统的日本人一般比较内敛,但是常常压抑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无法得到宣泄,就会有变态的倾向。小新就是日本男人的一个缩影,他们不承认自己的变态和过分压抑,于是把日本成年男人所有的变态心理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不仅放松甚至会很放纵。例如:小新喝多了可乐会对妈妈美 说:“美 ,来,亲一下。”甚至会掀开美 的裙子很放肆地说:“透明的小裤裤耶!”
日本人的客气与说直话说实话的小新相比,实在是一种讽刺,其实作者也正是在用小新的近乎变态的行为,来帮助日本成年人进行精神上的宣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剧中自始至终,小新都很少在小事情上认为自己错了,当妈妈美 叫他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他就笑着说:“我也没这么好了,嘿……”很显然,小新根本没有认为自己错了。其实作者是在很隐晦地告诉大家,与其在小事上自责,不如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或者认为自己根本没错,这样可以让内敛的日本人少一些内心的压抑,不至于积累到变态,甚至更为极端的宣泄方式。
不仅是日本人,当《蜡笔小新》传到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等地区时,这些地区的观众立刻被小新的表现所吸引,心里面无比羡慕小新的敢说、敢为和放松,同时也只能为自己的无奈苦笑。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饱受危机带来的就业、发展、生活等困苦之际,更是渴望自己成为现实版本的小新,没有忧虑,没有顾忌,没有烦恼,当然也没有无奈。
二 面对杂种文化呈现反传统思维
日本是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局外人难以理解的混合体。全民族承认天皇的权威,将之作为一种心理依赖,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从文化到经济,从教育到科技,都表现出明显的拿来主义,只要有用的都可以借鉴,直接进行消化吸收。例如:虽然佛教、神道、基督教并存于日本社会,但日本人结婚会去教堂而不去寺院,孩子出生后多举行神道仪式,葬礼请和尚念经,而不去求神父祈祷,因此日本国民普遍具有对这种杂种文化典型的反传统型思维。
从剧中小新总是颠三倒四,并且错字连篇的说话,也能反映出这种思维。比如每次从外边回到家,总要反着说:“你回来啦”;上街遇见靓女,则必然是一句:“小姐,你喜欢青椒吗?”这种不伦不类的搭讪。而在平时的各种生活内容中,小新挂在嘴边的也永远是奇怪的无厘头对白,叫妈妈经常是:“嗨,老婆!”他身边的所有人――从爸爸妈妈到幼儿园老师,乃至街边商店的店主、上门送货的快递员和推销员,还有住在附近的不良少女――全都被搞得头昏脑胀,而读者们也为这些对白笑得前仰后合。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些剧情和对白,并不都是单纯荒诞不经的无聊搞笑,而是非常辛辣地针砭时弊,对现代社会的貌似正统的教育、家庭等许多观念和现象的讽刺。
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现在这种反传统的思维和行为已经在逐渐蔓延,从湖南卫视超级女生中性代表李宇春,到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反串美女而一炮走红的李玉刚,即是最好的例证。
三 对他人习惯性自私、虚伪与狡辩
由于民族来源和文化形成需要边吸收边进化,既要防止外来入侵,又要想办法扩张,长时间的心理矛盾积累,就造成很多日本人的极度自私和虚伪。这点在小新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脱脱一个极度自我,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坚决不能吃亏的人。
在剧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小新的宠物狗“小白”,是小新捡来的受气包。有一段描写,特别能体现小新的自私和虚伪心理。当小白饿得两眼发昏的时候,小新却在一边唱歌一边吃着点心,小白就摇晃着身子嘴里哼哼着想要吃,小新看了一眼自己的点心只剩一半了,小脑子立刻做了瞬间的思想斗争。然后拿了一棵葱放到了小白的面前说:“不可以偏食哦,吃葱对身体有好处。”小新把最后一口点心吃到嘴里舔了舔说:“真拿你没办法,那你吃点什么好呢?要不,吃腊肠好了”,小新很无奈的样子,又从冰箱里拿出一根腊肠,放到鼻子上闻了一下,啊!这么香!咔嚓一口,一半进了肚,犹豫了一下,又把剩下的大部分也放到嘴里去了,给小白留了黄豆那么大的一口腊肠,还念念有词地说,“小狗吃这么多应该够了,吃的太多会拉肚子的,来!吃吧!别客气!”小孩是如此,成年人何尝不是呢。
此外,小新的狡辩也贯穿着整个作品。当自己犯错被妈妈打的时候,小新会抗议:“电视上说对待小孩子要用爱的教育!”如果惹得妈妈生气,小新会很正经和妈妈说:“我还是个小孩,你干吗要那么认真呢?”或“我这么小,你原谅我吧!”更为有意思的是,老师在质问小新为什么上课时间上厕所时,理由是“下课时间那么宝贵,用来上厕所多可惜呀!”而针对爸爸妈妈反对看电视的理由则是:“我在核对报纸上的电视节目表有没有印错!”作者也许深深痛恨自己民族喜欢狡辩的劣根性,但是不能直说,却可以借助小孩的表现来引起大家的反思。这很容易让人比照日本民族面对历史的不诚实。在二战中,明明是对中国、韩国、朝鲜和东南亚国家发动侵略战争,偏偏要冠以一个美妙的借口――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解救大东亚。日本人不是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却要极力狡辩,从现行的一些日本中小学教材中还能发现所谓的“中国人摇旗呐喊,热烈欢呼并欢迎大日本皇军进入中国,共创大东亚共荣圈”的历史教科书片断。
如果抛开民族背景不说,当今未成年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叛逆、自私、狡辩和虚伪,也是该剧引起成人观众共鸣的重要因素,家有子女的中年家长们,应该能从剧中体会到现在为人父母的艰辛。
四 直面隔代直系溺爱影响未成年人教育的无助
这是东方民族的一个通病,特别是华人世界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习惯上我们把日本看成是如同西方的发达国家,但是从文化和地理位置上来讲,日本还是地地道道的东方国家。在中国有个观点叫“隔代亲”,的确是这样,很多人到最后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教育子女的时候有很多奏效的办法,但是面对孙子孙女却全然忘记了原则,没有了章程,一味溺爱。在中国还能理解,因为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万千宠爱在一人,由着点孩子也似乎是正常的。但是在日本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却仍然有隔代直系溺爱存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日本,女人是没有地位的,日本应该是一个“男权社会”。从《蜡笔小新》中却可以看出,并不尽然,日本男人在外面努力挣钱撑一个家,但是回家大多都是把财权直接交给“内人”,由内人打理。剧中小新的爸爸广志不止受到美 的欺负,当看到小新有不轨行为要教训他时,却在小新爷爷奶奶的庇佑下,没有一次得逞。在同时期热播的另外一个成人漫画剧《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就是一个翻版的女性“蜡笔小新”。小丸子只要想购买玩具,想撒娇,都是直接找爷爷解决。相信看到这样隔代直系溺爱强烈影响未成年人教育的现象却无助的心理,很多成年人都会有很深的体会,会产生一种共鸣。
五 面对主流成功的不信任
我们经常看到国内的动画片里充满了智勇双全的好孩子,并且习惯性教育孩子应该向剧中的乖孩子偶像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但结果是这些完美的形象并不被孩子们接受,这是因为国内动漫背负了太多说教的因素。
我们的主流媒体对动漫作品的要求和标准是“寓教于乐”,实践证明,过分强调“寓教于乐”的结果,就是有教无乐,所以中国的孩子不喜欢看,外国的孩子看不懂,这是中国动画最大的悲剧。我们的片子要给大家提供什么?是快乐。如果能将需要教化的东西,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无意识地接受,这就是成功。
《蜡笔小新》中小新显然不是家长、老师、社会要求的“好孩子”,还无意中成了好孩子的对立面。我们的成年观众在观看《蜡笔小新》,除了温馨、有趣,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是不是还有更深的原因呢?小新这个从小就很“边缘”的孩子,映照着我们成年人的现实世界,我们像他一样有弱点,爱逃避,还对所谓的“主流”成功怀有一种深深的不信任。
现代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他们不喜欢被愚弄,有自己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不喜欢看被包装过的“新闻”,不喜欢走被“安排”好的所谓“阳关大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喜欢追逐主流,而故意让自己显得另类和个性,他们更喜欢过小新一样的生活。
|